请问各位老师,制药工艺有一段是通过基因工程菌得到的酶参与反应,现在想了解下前期基因工程需要准备哪些资料?基因工程筛选怎么描述比较合规?可以参考哪些法规?
注册申报
2025-03-19 15:23 匿名者     
2个回答

法规基础

生产酶一般用细菌类发酵生产,在已发布的CDE的指南里,其过程和胰岛素类的最相似,所以你可以参考下“胰岛素类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的指南。其中最适合参考的还是对菌种的要求,毕竟所谓基因工程就是改造诱变得到有生产能力的细菌
用于胰岛素类产品生产的菌株(细胞株)应符合 ICH Q5B、Q5D 及《中国药典》要求。关于生产用菌株(细胞株)的构建,应明确描述其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宿主菌(细胞)的来源,说明工程菌株(细胞株)和三级种子库(细胞库)的 构建与检定过程。工程菌株(细胞株)在构建过程中建议避免使用携带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单克隆筛选操作应在获得最终的工程菌株(细胞株)前完成,以确保各级、各批次种子库(细胞库)之间的均一性。细胞库检定项目应涵盖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和分子遗传特性等。
种子库(细胞库)的传代稳定性研究应在无筛选压力的前提下,采用代表性生产工艺进行,并在实际工艺中进行确认,应根据所使用的表达体系对基因稳定性、遗传拷贝数、质粒保有率、表达量、活力等展开研究,合理拟定各级种子库(细胞库)的限传代次。
实践经验
以上毕竟是对作为生物制品的药学研究,而如果是在化药的生产过程用到的酶,要求就会更低点,这时候还要看获得菌种的方法,如果也是用质粒转染构建的,对于构建过程的描述,检定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质粒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及鉴定。当然也要注意提供原始菌种的来源
如果你们是用更加老土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诱变的,那就相对简单点,提供原始菌种的来源,还有最终诱变得到的菌的鉴定报告
2025-04-08 22:56 寒星苍梧     

国内法规可以参考2020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四章中提到生物技术研发风险等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也规定了要进行可追溯性管理和备案和1993年科学技术部发布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里面有明确规定基因工程工作风险分为四个等级,还有对申报流程和审批过程进行规定。

可以参考FDA发布的基因疗法制造 指南: 第一份指南, 《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新药申请(INDs)的化学,制造和控制(CMC)信息》 ,关于申办方如何提供足够的CMC信息以确保在研基因治疗产品的安全性、均一性、质量、纯度和效力的建议。该指南适用于人类基因疗法,以及含有人类基因疗法的产品与药物或装置组合使用。

第二份指南,《在产品制造和患者随访期间,测试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治疗产品具有复制能力的逆转录病毒》提供了在制造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期间,以及在接受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基因治疗产品的患者的随访监测期间,正确测试RCR的更多建议。具体而言,指南建议确定需要测试的材料和数量。该指南还就一般测试方法提供了建议。

第三份指南,《人类基因治疗产品给药后的长期随访》提供有关设计长期随访(LTFU)观察性研究的建议,以便收集基因治疗产品给药后延迟不良事件的数据。由于基因疗法这样的新技术平台所固有的一些额外不确定性——包括与治疗效果持久性有关的问题,以及基因如果插入不正确,在理论上可能产生脱靶效应——因此,需要在上市后对患者进行重点的长期随访。本指南描述了产品特征、患者相关因素、临床前和临床数据,这些数据在评估长期随访的必要性时应予以考虑,指南还说明了有效的上市后跟踪的特点。

也可以参照识林发布的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Developing Potential Cellular and Gene Therapy Products1常见问题 — 开发潜在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

2025-03-26 10:27 Stark